假如都不结婚, 你不生我不生, 人口降至5亿, 谁最慌张?

当今社会,人口老龄化严重,新生儿出生率低,部分省市的新生儿甚至呈现出负增长;

这一变化从计划生育的口号就能看出来,以前“少生孩子多种树”,现在“独根、独苗、孤独老,还是生育3个好”;

但是当代年轻人结婚生子欲望就是不高,导致生育率持续下降。

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反应,比如教师行业不再是香饽饽、大批幼儿园关停、赡养压力大等等;

不过这还导致,劳动市场的压力减轻了,人口素质提高了,资源分配更合理了。

那么,生育率降低,到底是一件坏事,还是好事?

生育率持续下降,究竟是好是坏?

我们先来看看联合国发布的一篇报告,题目为《真正生育危机》,内容提到全球人口平均生育率都在下降;

2024年,全球平均每1名女性生育2.3个孩子,较比1990年的3.31个孩子明显减少,同时预计本世纪中叶,将会降到2.1个以下。

不要小瞧了这一数字,我们要知道全球人口基数庞大,所以,新生儿出生率这个下降趋势很恐怖。

其中,出生率最低的国家是韩国;

2024年2月牛津大学教授大卫·科尔曼预测:“韩国很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因人口危机而‘消失’的发达国家”。

所以,这将是生育率持续下降,最严重的坏处。

凡事皆有两面,人口减少了,可分配的资源就多了;

就像卢森堡,人口大约63万,号称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,根据行业数据显示,2023年人均GDP为12.87万美元。

用通俗的话来讲,僧少粥多,这或许是生育率低最大的好处。

可若是从长远来看,假如都不结婚,你不生我不生,人口降至5亿,社会将是什么样子?谁最慌张?

你不生我不生,人口降至5亿,谁最慌张?

假设,生育率持续降低,人口降至5亿,社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;

从劳动模式到经济结果,从家庭观念到文化传承,从城市面貌到国际关系,都将呈现出与当下截然不同的景象。

劳动模式由人工+机械+智能,转变为智能+机械+人工,顺序虽不同,但这说明劳动力在大幅度减少;

这样的模式则会导致大量工厂倒闭,存活下来的工厂,则向智能化、自动化方向快速迈进,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,保证能长久运转下去。

随之改变的是经济模式,大家的消费的需求,从大型家电、住房等耐用品,转为定制化的高端服务;

小众化体验也会成为消费热点,个性化、高品质是追求的目标。

而大家的经济来源,将不再是当苦力,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,不得不提高工资待遇;

何况“蛋糕”这么大,分的人少,提高薪资、福利待遇是必然的,那么,大家的生活水平就会飞快上涨。

然而,这会带来一个极端的问题,大量人口流失的城市将面临严重收缩;

不止是农村空了,一些老旧城区也可能会被废弃,或改造为公园、绿地等公共空间。

反之,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,人口集中于此,城市经济会更加繁荣;

比如可能出现新兴的科技城市、旅游城市等,这又吸引更多人口流入,最终导致城市之间差异呈现两极分化。

因此,教育资源将更加集中,繁华城市的师资力量强、教育资源丰富、成绩更突出等;

衰落的城市,人口素质相对较低,教育资源匮乏,进一步降低了城市竞争力;

同样的,医疗服务、就业机会、养老保障等,也都是人口密集城市更好更多。

再来看家庭观念,小家庭模式盛行,大家更关注自我感受,大部分人不再热衷于人际交往,更喜欢与家人相处。

人口的减少,还会导致一些传统文化面临传承危机,一些小众文化、地方文化可能会逐渐消失。

从更广的角度来看,生育率持续降低,将至5亿,国家竞争力也出现两种极端,一种是人口素质极高,国家竞争力强,另一种就是竞争力较弱。

仔细对比分析,我们不难看出来,出生人口少,未必会给我们带来好的生活,当然不完全都是坏处,好坏掺杂。

所以低生育率既是危机也是契机;

面对这复杂局面,我们不能因噎废食,也不能盲目乐观,要理性看待,不能过于忧虑而不生,也不能不顾实际情况盲目去生。

当雪崩降临的时候,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,理性生育,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。

-The End -

作者-刘森

第一心理主笔团 |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

图片源自网络,侵权请联系